-
趙美卿
其他科室
醫(yī)生介紹
趙美卿(已退休),女,副主任技師,1951年5月出生。1971年5月中山醫(yī)護校中專畢業(yè)分配到腫瘤醫(yī)院工作至今.1990年12月獲得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院大專證書。兼任人事科副科長,熟練病理技術、包括常規(guī)制片染色、特殊染色、免疫組化技術等,技術水平高,有較強的科研及教學能力,掌握本專業(yè)新進展。曾發(fā)表31篇論文,參加多項課題研究。
共發(fā)表了31篇文章,其中第一作者7篇
1、印片代替冰凍切片解決乳癌快速診斷方法介紹。基層醫(yī)刊第四卷第3期(1984﹑5,37頁)1
2、淋巴結印片技術對惡性淋巴病鑒別診斷意義(廣東醫(yī)學1991﹑12〈6〉25頁)1
3、臨床病理誤診的原因及后果3例報導。(中原醫(yī)刊﹑1996﹑23〈200〉)1
4、淋巴結印片中良、惡性細胞AgNORs形態(tài)學觀察(實用癌癥﹑1997﹑12〈4〉)1
5、乙醇碘油混合劑對兔肝損害的病理觀察〈肝癌CT導向介入消融劑研究II〉(癌癥﹑1997﹑16〈增刊〉)1
6、C2K-II型樣品快速處理儀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(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儀器與應用﹑1999﹑11﹑1〈27〉)1
7、活檢印片應用AgNORs技術減少鼻咽癌誤診的意義(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﹑1﹑第1卷1期〈28〉)1
8、子宮頸小細胞未分化癌臨床及免疫組化研究(癌癥﹑1997﹑16〈增刊〉)2
9、女性生殖道粘膜惡性黑色素瘤臨床與病理研究(廣東醫(yī)學1997﹑18〈10〉)2
10、抗癌藥物性靜脈炎的病理形態(tài)改變(癌癥﹑1997﹑16〈增刊〉)2
11、n m23基因免疫組化染色的體會和改良(臨床與實驗病理學﹑1996﹑12〈2〉)2
12、介紹一種新的免疫組化染色系統(tǒng)(臨床與實驗病理學﹑1997﹑13〈4〉)2
13、自動染色機在細胞學涂片染色中的應用(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儀器與應用1998﹑10〈1〉)2
14、陳舊蠟塊組織脆硬的技術處理(診斷病理學雜志1999年04期)2
15、BM-II型水洛式組織石蠟包 機的應用(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儀器與應用﹑1999﹑11﹑3〈26〉)2
16、陳舊蠟塊組織脆硬的技術處理(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﹑2000﹑2﹑16卷1期〈18〉) 2
17、免疫組化與特染結合的雙染法及應用(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﹑1996、12〈3〉)3
18、47例鼻咽、鼻腔粘膜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病理及研究(癌癥﹑1995﹑14〈5〉)3
19、41例頭頸部良性間葉瘤臨床病理研究(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﹑1996﹑3〈2〉)3
20、鼻咽低分化腺癌誤診為脊索瘤2例報告(實用醫(yī)學雜志﹑1996﹑12〈7〉)3
21、肺癌組織中免疫活性細胞和B2微球蛋白免疫組化研究(癌癥﹑1993﹑12﹑4)3
22、雌、孕激素受體免疫組化檢測方法的選擇和比較(臨床與實驗病理雜志1998年06期)3
23、SHANDON VARISTAIN24-4型自動染色機常見故障分析(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儀器與應用,2000﹑12﹑2)3
24、鼻咽癌放療前,放療中的細胞增殖動力學比較和意義(癌癥,1999﹑18卷1期〈56〉)3
25、鼻咽癌放療前AgNORs與不同分割方式療效(癌癥﹑1999﹑18增刊〈36〉)3
26、間期FISH技術在病理蠟塊組織中的應用(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1年2月28日第17卷〈1〉,84-85頁)3
27、102例小細胞惡性腫瘤的免疫組化研究(中山醫(yī)科大學學報1989﹑10﹑〈4〉9頁)4
28、肝癌CT導向消融劑的實驗與臨床應用研究〈不同比例的無水乙醇與混合劑對兔肝的破壞作用〉(癌癥﹑1997﹑16〈增刊〉)4
29、8例B細胞淋巴病的T細胞基因CD4 V4突變及其相關蛋白的表達(2000﹑7﹑21卷45期〈98〉)6
30、應用組化、免疫組化和電鏡診斷惡性黑色素瘤(中山醫(yī)科大學學報﹑1995﹑16〈41〉:37)6
31、218例結外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免疫組織化學研究(中山醫(yī)科大學學報1995年02期)9
現(xiàn)任中山醫(yī)科大學工會委員,1991年2月任腫瘤防治中心人事科副科長科研工作:
1、淋巴結良惡性病變AgNORs的研究,腫瘤中心課題﹑0.1萬﹑94年,第一負責人
2、應用印片技術檢測ER病毒與淋巴瘤發(fā)生的關系,腫瘤中心課題﹑0.4萬﹑97年,第一負責人
3、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P53、ER及PR檢測的意義,腫瘤中心課題﹑1.4萬,97年,第二負責人
4、抗癌藥物性靜脈炎防治中心醫(yī)方藥的研究,腫瘤中心課題,97年,第二負責人
5、轉移抑制基因n m23及增殖細胞核抗原(PCNA)在惡性黑色素瘤的研究,省衛(wèi)生廳基金,1萬,97年第三負責人
6、鼻咽癌高發(fā)現(xiàn)場綜合防治研究,國家科委"九五"攻關課題,鼻咽癌科黃騰波教授的課題﹑100萬,四分題,第五名
7、 T細胞CD4 IL2受體基因變化在B淋巴瘤惡變機理中的作用,國家自然科學基會,中山三院病理科蘇祖蘭
醫(yī)生擅長
常規(guī)制片染色,特殊染色,免疫組化技術等病理技術